“AI押题”不是高考捷径而是教育歧途

近日,据报道,随着高考临近,押题卷市场热度居高不下。“名师”和“AI预测”押题齐上阵,这些靠谱吗?

近年来,每年高考临近时,都会出现“高考押题热”,比如网上会出现各类“高考押题卷”“高考猜题库”“备考攻略”,今年的“高考押题卷”还出现了抢先预售、限期优惠、限时销售等模式。一些博主还借AI兜售“押题卷”……

高考对考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考生和家长想借“押题”博得一个高一点的分数,其心情可以理解,但若想依靠押题取胜,甚至由此滋长出投机心理,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实际上,现在的高考命题更多考查考生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而不再仅考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靠AI押中题目的可能性很小。况且,高考命题人为了防范“高考押题”,还会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无论是名师“押题”,还是AI“押题”,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可能给学生造成误导,过于依赖“高考押题卷”,从而影响其高考成绩。

要给“高考押题热”降温,不妨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一方面,需加大对高考押题乱象的打击力度,比如一些宣称能够“神预测”“精准押题”的押题商家,已经涉嫌虚假宣传,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还有商家为了获利,通过扫描电子版,做起复习资料的“二道贩子”,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要加大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广大考生与家长也需正确看待高考,减少不必要的焦虑,避免为不法商家所骗。学校、老师也不应迷恋于所谓的AI押题游戏,而应在平时就重视考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助力考生凭硬实力迎战高考。

“押题”不是高考捷径而是教育歧途,走向了教育反面。该给非理性的“高考押题热”降降温了。通过疏堵结合,形成各方合力,“高考押题热”才可能得到有力遏制,考生与高考、学生与教育,也才能更好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双向奔赴”。□戴先任(职员)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