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故事。
当年,家里有一个族兄,遇到了一个喜欢她的女孩子。
可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好,家里比较穷,女孩子的父母极力反对。
不过,女孩子并没有听父母的话,双方甚至为此大闹了一场。
女孩的父母觉得,这是为了女儿的未来着想,跟着一个没出息的男人,将来会不幸福。
女孩觉得,人生苦短,就应该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幸运的是,女孩的父母看错了,几年后,族兄家占地补偿,以此为本钱,再加上有生意头脑,发家致富了。
后来,他包办了岳父家很多事情,岳父一家都庆幸当年女儿的叛逆,否则不会有今天。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蒲公英定律。
蒲公英定律
蒲公英定律,简单来说,就是“适当放手”。
蒲公英的种子成熟后,会被风吹散,飘向远方,寻找属于自己的生长之地。
孩子也一样,无论父母多么爱他们,都无法替他们过一生,必须让他们离开庇护,在生活的风雨中学会成长。
不光是情感问题,很多事情上,父母可以给予建议,但不能代替孩子做出选择,也不能强行控制孩子的人生方向。
从心理社会角度来看,蒲公英定律就是给予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机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需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个体的自主性发展是成长的重要阶段。
有些孩子,在父母身边时是乖宝宝,学业优秀,人生顺利,可一旦离开父母,就状况频出,这就是父母控制太多,孩子得不到锻炼的结果。
孩子通过自主决策、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这是人生自主的关键。
反过来讲,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就无法真正成长,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有些父母认为认为自己的经验更丰富,能为孩子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是,然而,这样的做法就是在剥夺孩子探索自己兴趣和潜力的机会。
对父母的安排,孩子缺乏内在动力,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
相反,若父母懂得“蒲公英定律”,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追寻,孩子就更有可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
过度控制摧毁社交能力
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矛盾冲突、合作竞争等,这些经历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培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宝贵机会。
父母如果总是过度介入孩子的社交生活,替孩子解决问题,就会阻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有些父母过度担心,是不是孩子会在学校受欺负等问题。于是各种事情都要插手,自以为给孩子提供了很好保护。
可惜,这样一来,孩子的生活是被保护了,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了。
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回家向父母哭诉。有些父母可能会立刻找对方家长理论,或者直接到学校为孩子讨回公道。
这样一来,孩子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协商,如何处理冲突,当他们长大后面对更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社交问题。
父母可以倾听孩子的诉说,引导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尝试自己与同学沟通解决问题。
引导重于控制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者没有错,但父母不可能伴随孩子一生,扶上马送一程可以,但不能扶上马送一路,也做不到。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产生自我价值的认知,肯定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策,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从穿衣吃饭这种事情做起,让孩子产生“我要自己觉得”的意识。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要急于替孩子解决,而是要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解决的能力。
在自己解决问题中,孩子就有了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客观评价,以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孩子就会心中有数。
不要怕孩子碰壁失败,碰壁失败非常正常,如果现在不放认孩子有点小失败,通过小失败搞清自己能力的极限,以后迟早吃大亏。
即使孩子的选择和父母的期望不一致,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父母可以和孩子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担忧,但最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种放手可以从小事开始,如果父母对了,孩子真的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失败了,也是一件好事。
这种失败不会是伤筋动骨的大失败,但会让孩子亲身领教父母的智慧,以后真心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蒲公英定律是大自然给予父母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多引导,少控制,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选好自己的方向。
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对错,自己过的合适就好,就像一开始的那个族兄的故事,谁对谁错,事先难以说清,也有可能族兄一辈子没有发财。
但那又如何呢,自己觉得合适,过的开心就好,人生终究是自己决定的,没有人能替代,父母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