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你讲了一堆心事,对方听着,但只是点头,没反应,也没回应;
你崩溃哭泣,对方递过来一张纸巾,却继续滑着手机;
你精疲力尽地说“我撑不下去了”,他却说“别想太多,早点睡吧”。
你以为你得到了安慰,但内心的孤独却越来越深。
你开始意识到:“情绪价值”好像并不等于真正的陪伴。
于是你开始期待另一种东西——一种让你在混乱中依然可以“稳住自己”的力量;一种就算世界崩塌,也还有一个人默默在你身后撑着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做:“抱持感”(Holding)。
01|你要的不是“被安慰”,而是“被接住”
你不是没表达过情绪。你说过的,你崩溃过,你也试图沟通过。但你越来越清楚地发现:
真正让你感到治愈的,不是他给了你多少建议,而是他有没有“在场”。
“在场”不是身体在,是情感在,是意识在,是他整个人全然接纳你,不评判你,不急着给答案,只是抱着你的混乱,陪你一起不急不慌地走一段路。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抱持环境”的概念时指出: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在他哭闹时不会急着让他停止情绪,而是用怀抱承载他所有的脆弱。”
而这个机制,成年后我们依然在渴望。
你之所以在亲密关系中频繁感到空虚、疲惫、情绪得不到回应,是因为:
对方可能能提供“解决方案”,但无法提供“情感承载”——也就是抱持感。
02|什么是“抱持感”?它远比情绪价值更深层
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叫“情绪价值”——
它是指一个人能否回应你的情绪、安抚你的不安、共情你的状态。
但情绪价值,更多是“输出”,而抱持感,是“承接”。
它不是在你难过时给你灌鸡汤,不是教你“想开点”,也不是立马帮你解决问题。
它是一种安静的、强大的存在方式,让你在崩溃的时候,不再害怕自己碎掉。
比如:
你说“我真的好累”,他不是说“那你早点睡吧”,而是静静地看着你,说:“你累得一点都不奇怪,撑了这么久了。”
你情绪崩溃发脾气,他不是马上说“你怎么总这样”,而是缓一口气,说:“我知道你不是针对我,你只是太压抑了。”
你哭着说“我好像越来越不像自己了”,他没有要你打起精神,而是把你抱住,说:“就算你今天不坚强,我也会陪你。”
这,就是抱持感。
它是一种“让我在你身边,你就能安心做自己”的氛围。
03|为什么你总是在关系里得不到“抱持”?
你可能会问:
“我也想拥有这样的关系,但现实中几乎没人能给我这种抱持感。”
你说得没错。
因为要给予抱持感,一个人必须具备几个心理特质,而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极其稀缺。
第一:内在稳定性
能抱住你的人,首先要自己不崩溃。
当一个人内心不稳、对冲突敏感,他就无法承接别人的混乱。他只想让你快点“冷静下来”,不是为了你好,而是为了让他自己舒服。
而真正有抱持力的人,内心有稳定的力量,能站在你的混乱边上,不被你的情绪卷走。
第二:共情而不吞噬
很多人要么不共情,要么太共情。
前者冷漠,后者被你的情绪拖着跑。真正的抱持,是站在你身边,理解你、感受你,却不失去自己。
这种心理能力,在精神分析中被称为“心理分化”——能和你共情,又不会情绪泛滥。
第三:不急于解决问题
很多人一听你难受,就开始找“办法”。这不是坏心,但会让你觉得:你被“问题化”了,而不是被“理解”了。
有抱持感的人知道:
有些情绪,是不需要解决的,只需要陪你一起度过。
他能看见你的崩溃,但不急着拖你起来,而是默默守在你身边,等你愿意站起来的那一刻,再给你手。
04|你要先给自己抱持感,才能拥有“被接住”的关系
如果你总是在关系中得不到抱持感,那么先别急着要求对方做到,先问问自己:
“我有没有能力先接住我自己?”
这是关系里最本质的真相:
当你无法自己抱持自己,你就会在关系里无限放大对“被安慰”“被共情”的渴望;一旦得不到,就会愤怒、失望、退缩,甚至自我否定。
那你该怎么做?
① 开始练习接纳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哭,你可以脆弱,你可以怕。但别因为这些,就批判自己“太玻璃心”“太矫情”。
在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情绪容器”**。
当你不评判情绪,而是对自己说:“我现在这样是可以的”,你就在练习当自己的容器。
抱持感,不一定非得来自他人,你完全可以先成为自己的容器。
② 给自己一个安放混乱的空间
每当你情绪激烈时,不妨练习这样做:
先暂停一切反应;
找一个角落坐下来;
问自己:“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问“我要解决什么”,而是“我需要怎么被对待”。
当你开始习惯倾听自己,而不是压抑、解决、忽略,你的内在就开始变得柔软,也变得强大。
③ 与其渴望被抱持,不如成为能抱持别人的人
当你能承接住别人的情绪时,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温柔的力量。
你不再急着给建议,你也不再想“改变”别人。
你开始懂得:
有些时候,说一句“我懂你”就够了;
有些关系,沉默的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有些情绪,不用被处理,只需要被允许存在。
你越能为别人提供抱持感,你越会吸引来同样有抱持力的人。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关系。
05|梅娘说:你最终会明白,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稳住的
亲爱的你,你之所以在关系中感到疲惫、失望,是因为你太努力了。
你太渴望被看见、被懂、被回应,但现实一次次让你失望。
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太在意。
不是你不值得被抱持,而是你一直在向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人索要。
从现在起,别再苦苦追问“为什么没人懂我”。你要慢慢练习成为那个懂你的人——
懂得在崩溃时接住自己;
懂得在混乱中温柔地自处;
懂得让自己成为安全的容器,不再外求回应。
你会发现:
你一旦学会抱持自己,就再也不会在关系中掉进情绪的深渊。
你会活得更轻盈,更坦然,更坚定。
你也终将遇见那个同样温柔有力的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不逃不躲,只说一句:
“别怕,我在。”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