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卖骑手群体中传出“一晚赚1000元”的说法,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现象源于外卖平台的补贴活动,骑手在特定条件下收入激增。但这是否代表行业普遍状况?“好日子”能否持久?背后隐藏着骑手工作的艰辛与行业竞争的隐忧。本文基于真实骑手经历,深度剖析收入构成、平台机制及可持续性,揭示这一热潮的真相。
骑手收入的真相:一夜千元是奇迹还是常态?
外卖骑手的收入并非简单叠加,而是由多因素构成。核心在于每单收入累加值与平台活动奖金的结合。骑手亲身经历显示,这种高收入现象绝非普遍,而是特定条件下的短暂爆发。
收入构成剖析:订单价格与活动奖金的双重驱动
骑手收入的第一来源是每单累加值。订单价格高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距离远近:距离越远,价格越高。实际跑单经验表明,订单均价在5元以上,可能达到6~7元。例如,近距离订单如从购物中心一层送奶茶到三层,仅需3.8元;但四五百米距离的订单,价格也在4.7元或5.1元。基本可以说,订单均价在5元以上。有人或许会问,一天跑100单就有500元收入?一个月30天就有一万五千元?但骑手实践验证,这并非易事。
活动奖金是另一关键。外卖平台不时推出跑单活动,如某一天几小时内完成十单奖励几十元,或连续几天完成几十单甚至上百单奖励几百元、上千元。具体例子包括:平台活动要求5天完成148单奖励1255元;另一活动在7月5日(外卖平台促销日),完成33单奖励450元,完成35单再奖励80元。这些活动大幅提升了日收入潜力。
日入千元的可能性:勤快者的短暂红利
在平台活动期间,日入千元对部分骑手确有可能。全职骑手一天跑12小时,平均一小时跑出六七单,一天跑出七八十单,这样仅订单收入就有五六百元。加上活动奖金,如7月5日完成35单可获得530元奖励(450元加80元),总收入轻松突破千元。对于调高电动自行车速度的资深骑手,在补贴力度大的时段,每天跑出一千元有不小可能。但骑手强调,这肯定不是普遍现象。新骑手或未调速的菜鸟骑手,一天完成三十多单相当困难;实际跑单中,骑手很少见到4.5元以下的订单,且收入高度依赖活动。
骑手工作的现实:汗水与风险的代价
高收入背后是超负荷付出。骑手工作充满艰辛,收入提升往往以牺牲健康和安全为代价。
体力与时间的极限挑战
全职骑手一天跑12小时,相比骑手12小时的风吹日晒雨淋,996甚至007真的不算什么。这样的强度下,一小时跑六七单、一天七八十单是可能的,月入过万甚至两万完全可能。但骑手亲身经历证实,这需要“真的努力”,付出大量汗水。例如,新骑手十几天完成一百单奖励一百元的活动,虽不难,但日复一日的奔波考验耐力。
安全隐患的残酷现实
骑手工作伴随高风险。亲眼所见事故包括:骑手被汽车撞出六七米,或两个骑手相撞在一起,两次事故中骑手都是鲜血淋漓,不忍描述。这些事件凸显行业隐患,收入提升往往建立在安全隐患上。骑手感叹,这样的收入是骑手付出大量的汗水甚至安全隐患才可能获得的。
“好日子”的可持续性:补贴落幕后的终结
“好日子”依赖平台补贴,但补贴注定短暂。骑手判断,这种“好日子”必然随着补贴的落幕而消失,至多能持续这个暑假,很可能在一两周之内就偃旗息鼓。
补贴的短暂性:行业抵制与监管压力
外卖平台的补贴活动不会持久。从最近新闻看,嘉和一品的创始人等餐饮从业者已在官方媒体上吐槽外卖平台补贴损害餐饮行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出抵制内卷式竞争。熟悉监管措施的朋友不难推测,外卖平台的补贴不会持续太久。补贴方式对于培养用户忠诚度基本没价值,反而引发行业反弹。
潜在负面影响: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输
补贴热潮可能损害产业链。在平台大力度促销中,更多补贴其实是商家提供的,导致商家陷入“参与补贴赔本、不参与补贴没流量”的处境。降低餐食成本恐怕是商家唯一的选择,这对消费者不是好事。消费者不是傻子,当ta们吃到几次“价格超实惠、但后厨如同垃圾堆”的“品质美食”后,她们或许会拉黑该餐馆,同样可能拉黑外卖平台。这种内卷竞争最终可能反噬平台自身。
总结
外卖骑手“一晚赚1000元”的现象,绝非行业普遍状态,而是特定补贴活动下的短暂红利。收入构成显示,每单均价5元以上加活动奖金可能催生千元日入,但这需要骑手付出12小时高强度劳动和安全隐患。然而,“好日子”注定短命:补贴至多持续暑假,可能一两周内结束,源于餐饮行业抵制和潜在消费者风险。骑手工作本质是汗水与风险的博弈,补贴落幕将回归常态。这提醒我们,行业健康需平衡骑手福利与可持续竞争,避免短暂狂欢后的长期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