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实用老偏方22则

《慎言小记》

人这一生,说话容易,守话难;许诺容易,践诺难。

我常想起老家巷口的陈师傅,他是个修鞋匠,终日埋首于鞋履之间,沉默寡言。有人来修鞋,他只问三个字:“能修好。”隔日必定完完整整地交还。若实在修不了的,他便摇摇头,将鞋轻轻推回去,一字不多言。巷子里的人都敬重他,说陈师傅的“能修好”三个字,比别人的千句万句都值钱。

言语这东西,最是奇妙。说者或许早已忘却,听者却可能铭记终生。我曾见过一对老夫妇,妻子每到黄昏总要念叨一句:“当年你说要带我看遍名山大川。”丈夫便笑呵呵地应道:“明日就去。”这一说一应间,竟是几十年。原来,有些话不是说给人听,而是说给心听的。

现代人总爱说“改天聚聚”“下次一定”,话说得轻巧,却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散了。反倒是那些沉默做事的人,像古井里的水,静默无声,却滋润着一方土地。

年少时,总以为能言善辩是本事。如今才懂得,适时沉默才是智慧。话说七分满,留三分予天、予地、予人思量。就像喝茶,烫了要晾,冷了要温,总要恰到好处才好入口。

我最佩服那些“寡言而心热”之人。他们不轻易许诺,但一旦点头,便是千钧之重。他们的言语像老秤上的秤砣,一字一句都有分量。与这样的人交往,心里踏实,夜里安眠。

如今我也学着把话含在嘴里转三转,能落地的才说出口。做不到的,宁可摇头拒绝,也不空口应承。人生在世,不求人人理解,但求问心无愧。

窗外细雨绵绵,恰似人间絮语。有的雨滴落入江河,有的蒸发于尘土。言语亦如此,有的生根发芽,有的无影无踪。唯愿你我出口之言,皆能如春雨落地,滋养一方心田。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