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消毒水味还没散尽,临床的老先生已经能坐起来喝粥了。
瓷碗里的小米粥冒着热气,让我忽然想起母亲从前熬粥的光景。
她总守在灶台前,一边搅动着锅里的粥一边念叨:“熬粥啊,最怕离人。一走神,准糊锅。”
如今躺在病床上,才品出这话里更深的意思:人生何尝不是一锅需要耐心守候的粥?
年轻时,谁不是满脑子宏图大志?
可真当躺在这一方病榻之上才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重要无比的事、割舍不下的人,最后在心里掂量掂量,最亲最重的,不过三个人。
一、相濡以沫的老伴:陪你走过风雨的那个人
临床的老先生前些日子出院了。
临走那天早晨,护工正要推他去做最后一项检查,他却紧紧攥着老伴的手不肯放。
老伴俯身在他耳边轻声说:“松手吧,我就在这儿等着你。”
可当病床被推出门拐过弯去,我瞧见她悄悄抹了抹眼角。
后来听她念叨,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五十多年前,两人刚领完结婚证,他骑着自行车载她回家。
后座上绑着两个崭新的搪瓷缸子,那是他们唯一的嫁妆。
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她膝盖磕破了,他却先急着查看缸子有没有摔坏,嘴里嘟囔着:“可别摔坏了,往后还得靠它给你盛粥呢。”
这对老夫妻平日里没少拌嘴。
老头儿性子直,一辈子没说过几句甜言蜜语,老太太倒是常埋怨他:“整天就知道摆弄那台旧收音机,也不晓得帮我搭把手。”
可去年老太太染了风寒住院,老头儿天天守在病房外头,把带来的鸡汤吹凉了才肯喂她,自己却啃着冷馒头,还说:“你多吃点,瞧你瘦的。”
老太太走后那晚,病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
第二天才知道,老头儿翻出了旧相册,对着照片自言自语:“这张你说拍得不好看,那张你嫌我头发乱...”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
人呐,总是要到离不开的时候才明白:那个平日里总跟你较劲的人,记得你爱吃的口味,晓得你睡觉的习惯,甚至比你自己更清楚你的冷暖。
这世上最让你惦记的,往往就是那个最常跟你唠叨的人。
二、血脉相连的儿女:牵肠挂肚的牵挂
上周,临床的老太太收到个包裹,是在外地工作的孙子寄来的。
老太太眯着眼睛研究了半天,忽然笑道:“这孩子,还记着我爱摆弄这些小玩意儿。”
护工在一旁搭话:“您孙子这是念着您的好呢。听说他小时候您总陪他玩拼图?”
老太太的眼圈忽然就红了:“那会儿他才这么点大,连个小恐龙都拼不全,现在倒会给奶奶买这么精细的物件了...”
做父母的,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儿女:看天气预报总要看看孩子所在的城市是晴是雨;买菜时总不自觉挑孩子爱吃的;就连看电视时看到什么新鲜玩意儿,也会想着“这孩子说不定喜欢”。
前阵子听说邻居家的女儿特意请假回来照顾生病的母亲,临走时母亲嘴上说着“工作要紧,我这儿有人照顾”,可女儿一走,她就整天守在电话旁等着。
女儿工作忙,有时几天才能通个视频,老太太就把每次的视频都存下来,反反复复地看,连女儿身后的摆设都要端详好久。
那天在康复区遇见两位老人在聊天。
一个说女儿周末要带外孙女来看她,另一个说儿子寄来了时鲜水果。
说着说着,却不约而同地叹起气来:“视频里看着又瘦了”,“说要接我去他那儿住,可我舍不得老街坊”。
子女就像牵在心上的一根线,无论走多远,总是扯着疼。你以为是他们离不开你,其实是你更离不开他们。
三、终于读懂的自己:最该珍惜的那个人
康复期间常在花园里见到一位老人在写生。
他的手抖得厉害,画笔常常拿不稳,墨汁滴在纸上,他就顺势用手指抹开,反而成就一幅意趣盎然的画作。
我称赞他的画别有韵味,老人笑着说:“年轻时追求工整,现在反倒觉得随性些更好。您看这鱼儿,颤着画出来,反倒像在水里游着呢。”
老人说退休后本想专心画画,儿女却劝他安享清福。
后来一场大病让他想通了:“活到这岁数,该为自己活一回了。”如今他每天清早练太极,然后安心画上两小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话让我深有感触。
年轻时在单位拼命工作,总想着要出人头地。
直到这次病倒后才想明白:那些奖状荣誉都是过眼云烟,真正珍贵的,是那些愿意陪你吃饭、听你唠叨的人。
前几天医生说我恢复得不错,我跟老伴商量着出院后要去旅游。
老伴笑我腿脚还不利索就想着到处跑,我拍着胸脯说:“这些天我天天在走廊里练习走路,稳当着呢!”
老伴笑着点头:“好,都听你的。”
人活一辈子,到最后才会明白:不必活给别人看,不用争那些虚名。能痛快地笑,能安稳地睡,能跟在乎的人一起吃顿饭,这样的日子才最实在。
人生最后的领悟
早晨护士来换药,见我望着窗外的梧桐出神,叮嘱道:“您这身子得慢慢调养。”
我点点头:“就像棵树,年轻时光顾着往上长,老了才知道要把根扎深些。”
您问我这辈子最亲的是哪三个人?其实答案因人而异。
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最亲的人不是在你风光时簇拥左右的,而是在你病榻前默默守候的;不是能给你荣华富贵的,而是愿意为你熬一碗热粥的;不是你以为不可或缺的,而是真正离不开你的。
最后容我说句心里话:不管您现在什么年纪,无论日子顺不顺心,记得多陪陪那些最亲的人——陪老伴散散步,陪儿女吃顿饭,陪自己做点喜欢的事。
因为这世上最宝贵的,从来不是“将来”,而是“眼下”。
窗外的麻雀又开始叽叽喳喳了。
我摸了摸口袋里那张磨破了边的老照片——那是我和老伴结婚时照的,照片已经发黄,但上面的笑容依然灿烂。
得啦,不多说了,护士又来催着吃药了。
等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喝碗热豆浆,还要告诉常送豆浆的老邻居:“今天的豆浆,格外香甜。”
发布于:浙江